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基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高質量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性任務。因此,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內在邏輯關系,加強相關理論議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實踐意義。
一、關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關系的討論
我國新時代脫貧攻堅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時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之間關系的相關議題,成為學界研究和政策關注的熱點。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同富裕的思想內涵包含3個方面:一是生產力高度發達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首要條件;二是消滅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三是共同富裕的實現是漫長的動態進程,“所有人的富?!笔枪餐辉5慕K極目標,是一種“現在—未來”漸進式發展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思想具有一脈相承的特點,體現了實現共同富裕既是理論不斷創新的過程,也是實踐不斷探索的過程。
(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實現共同富裕中具有不同戰略定位
總的來看,脫貧攻堅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底線任務,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通過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穩步邁向共同富裕。脫貧攻堅,通過做到“六個精準”、實施“五個一批”、解決“四個問題”,實現“扶真貧、真扶貧”,進而實現消除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目標,有力促進了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共同富裕。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在新發展階段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從國家角度看,當絕對貧困問題已經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更加凸顯之后,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出發點便向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轉變;從國土空間角度看,鄉村振興戰略是面向全國各類鄉村的發展戰略;從人口發展角度看,鄉村振興戰略是面向全國鄉村居民,同時需要全國相關機構組織和市場主體參與的戰略。
(二)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不同發展階段
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發展過程。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不同的發展形勢,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從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側重點、實現路徑等方面的差異性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是戰役和戰略的關系,前者是為了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基礎,后者是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基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屬于邁向共同富裕的兩大關鍵步驟,二者具有內在的邏輯一致性:一方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共同承載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縮小區域、群體、城鄉發展差距的使命,是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重大戰略舉措,兩者本質上最終都是為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另一方面,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是邁向共同富裕的關鍵步驟,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先決前提,鄉村振興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力量保障。鄉村振興作為脫貧攻堅的接續戰略,在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三)實現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客觀要求
盡管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但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重點由從消除絕對貧困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戰略轉型、從攻堅期的超常規舉措向常態幫扶轉變,需要積極探索建立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現路徑。構建包括銜接理論研究、銜接路徑研究、銜接體系研究、銜接政策研究在內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研究內容體系。以思想協同保障、產業協同保障、人才協同保障、文化協同保障、生態協同保障、組織協同保障和社會協同保障等7個協同推進打好脫貧攻堅戰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過渡期內,采取有效舉措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例如,保持脫貧攻堅政策體系的延續,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等。在具體舉措上包含扶貧產業后續可持續發展、土地制度改革、重構金融精準扶貧、持續激發人口內生發展動力、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等諸多方面。
總之,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國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圍繞解決好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既要更加充分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也要更有效、更直接地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使全體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下共創日益發達、領先世界的生產力水平,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從經濟維度看,共同富裕不僅要求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一個較高水平,還要求不同群體間的差距得到合理控制與縮小。實現高質量鄉村振興,緩解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對我國中長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共同富裕不僅體現在經濟收入維度,還體現在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民生事業等方面發展差距的縮小上。要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僅靠農業現代化是不夠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邁向共同富裕的要求。因此,高質量鄉村振興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
二、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四重邏輯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的總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先決基礎。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可以從理論、歷史、實踐與國際4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
(一)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
1.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的必然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建設新型城鄉工農關系的關鍵。鄉村振興戰略關系到億萬農民的權益和福祉,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縮小城鄉差距、持續促進農民增收,推進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不僅關系發展的正義性,更關系現代化建設的質量。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共同富裕,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促進社會結構優化,服務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關鍵;是最大限度激活沉睡要素和激發主體創造性、挖掘發展潛能形成發展動能的關鍵;是實現城鄉工農公平高效互補、互動、互促,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的關鍵;是不斷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凝聚最廣泛發展共識,引領全國人民推動偉大事業的關鍵。
2.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難點和潛力。
一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鄉村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最大短板,是推動共同富裕的最大難點。首先,鄉村振興的基礎薄弱。中國人均資源有限,農村人力資本建設較為滯后,存在規模較大的低收入群體和特殊困難群體,發展的要素供給、環境約束都逐步凸顯,農民增收難度較大。其次,各種要素下鄉的渠道還不夠暢通。要素聚合產生化學反應的交易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農業產業弱質性質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最后,共同富裕的實現基礎和實現形式還不夠豐富和多元,有效、可推廣、可借鑒的模式還比較有限。國際范圍來看,益貧增長、共享發展都是世界性難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努力。另一方面,鄉村振興也是推進共同富裕、提升中國式現代化水平最具潛力的領域。在資源整體匱乏的同時,廣大鄉村還存在大量沉睡資源,要素還沒有被激活,這些要素不僅可以服務于鄉村振興,更能夠為中國現代化國家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共同富裕起來的鄉村、農民能夠不斷服務于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同時,高品位的鄉村振興與城市文明互補互動互促,不僅富裕生活、涵養生活,更能滋潤心靈。
3.共同富裕是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行動指引。
黨的十九大明確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生活富裕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是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堅持共同富裕,既是不變初心,也是現實要求。共同富裕必然成為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的目標指引和行動指南。一方面,要探索共同富裕的實現基礎、實現機制,不斷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更有效的發展行動、發展干預,讓市場運轉起來,讓市場有益于社會共同體福祉。共同富裕成為發展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鄉村振興質量和成色的重要衡量標準??剂苦l村振興成果,不僅要看在活躍鄉村產業、促進環境改善諸方面的成果,更為重要的落腳點是共同富裕。而且,共同富裕絕不是通過扭曲市場機制來實現超越發展階段的公平,更不是回到吃大鍋飯的狀態,而是善用市場機制,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實現有為政府結合有效市場輔之以友善社會。
4.共同富裕目標下的鄉村振興需要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共同富裕下的鄉村振興,其實現基礎、實現機制只有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建立和完善。比如城鄉融合發展必然要求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和友善社會的協同推進,其核心仍然是市場機制,重點在于開放共享、產權(如資產建設、政府投入等)改革;再比如,城鄉互動、互促、互補的新型關系,需要在不斷改革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金融工具的作用,善于借助人工智能和數字鄉村,通過政府投入機制改革、利益分享機制改革、要素賦權機制建設、現代公益慈善等創新形式來推動實現。
(二)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歷史邏輯
1.城鄉關系演變下的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
城鄉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按照鄉村振興與城鄉共同富裕的互動關系,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城鄉發展關系的演變可以劃分為4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從中國共產黨成立至新中國成立(1921—1949年)。城鄉經濟關系變動集中表現為:從解放戰爭前的城鄉分離到解放戰爭中的城鄉互助,從農業優先到農工商協調發展。城鄉關系中鄉村是中心,城鄉相互幫助、相互支撐,促進鄉村發展以恢復經濟。第二個時期,新中國成立后實行計劃經濟體制(1949—1978年)。黨和國家逐漸把中心從鄉村轉向城市,建立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城鄉經濟關系體現為以城鄉統籌實現城鄉互助,在城鄉的不平等中鄉村向以城市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輸送農業剩余價值,同時工業品下鄉推進農業機械化。盡管鄉村在經濟和收入上緩慢增長,但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進步顯著。第三個時期,從改革開放到黨的十八大前(1978—2012年)。城鄉經濟關系特點是市場機制下“三農”問題凸顯,國家積極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格局,鄉村獲得更多的發展資源,但城鄉發展差距仍在擴大。第四個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2012年至今)。這一時期的城鄉發展關系,體現在鄉村成為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有效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國家推進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融合發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梢?,在城鄉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城鄉發展關系的演進邏輯是城鄉建設要服務于國家的經濟戰略和城鄉發展要以生產關系符合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規律為原則。
2.共享發展實踐下的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
共享發展是縮小貧富差距的重要路徑,共享發展理念是共同富裕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建黨百年來,黨和國家在“三農”領域推進共享發展、共同富裕,歷經了創造條件、探索實施、創新推進和全面提升4個階段,黨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策略。在創造條件階段(1921—1949年),主要策略包括開展土改運動,農民獲得了土地,通過開荒、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推動了根據地經濟發展,保障了革命所需。在探索實踐階段(1949—1978年),主要策略是按照馬克思原理并參照蘇聯經驗進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實施計劃經濟、農業“一大二公”生產模式、城鄉分治,這種策略盡管體現了共享發展和共同富裕理念,但沒有解決好農民的激勵和要素的合理配置問題,鄉村的貧富分化在縮小,但鄉村振興缺乏動力,鄉村處于低水平的“共同富?!?。在創新推進階段(1978—2012年),中國共產黨人打破了傳統思想束縛,通過理論與實踐創新著力推進鄉村發展,打破了低水平共同富裕的局面。在產權制度上實行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現要素的流動與優化配置,在對鄉村的支持上由汲取鄉村資源向支持鄉村發展轉變,在福利與保障上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和大規模推進扶貧開發。在堅持農村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依照市場經濟規律推進“三農”領域改革,通過以城帶鄉加大對鄉村發展的支持,為實現鄉村高質量振興和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全面提升階段(2012年至今),黨中央以鄉村振興為引領,全面促進“三農”共享發展。把共享發展作為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進一步破除二元經濟社會結構體制,關注農民的全面發展,通過高質量鄉村振興實現第二個百年的共同富裕目標[17]。
3.建黨百年的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實踐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
一是堅持黨對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全面領導。在黨的領導和帶領下,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經濟社會各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是實現高質量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目標的根本保障。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共產黨獲得人民群眾支持的根本原因就是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利益求幸福,而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正是人民群眾愿望的現實體現。此外,收入分配是體現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必須處理好利益增長和利益分配問題,必須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時把“蛋糕”分好,實現鄉村經濟與農民收入同步增長,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三是遵循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發展規律。先富帶動后富的優化路徑,是社會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高質量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進程中,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關鍵。先富既是機會,應該人人享有;也是結果,應該以遵紀守法為前提。后富既是權利,應該人人可得;也是結果,被公平正義保障。
(三)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實踐邏輯
1.高質量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共同富裕不僅指收入方面達到一定的平衡水平,還包含著社會上有多少人享有高收入、社會福利和福祉以及教育、醫療衛生服務等,以及人們的精神面貌如何。不能僅僅看個人收入是否增長,也要看公共財政收入是否增加,更要看公共財政收入是否用于民生事業、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要擺脫傳統體制束縛,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推動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促進共同富裕的第一階段。加快農業農村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2.高質量鄉村振興是邁向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礎。
高質量的鄉村振興承載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縮小區域、群體、城鄉發展差距的使命,是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重大戰略舉措。鄉村振興重在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促進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及不同群體之間生活水平差距的持續縮小。鄉村振興的總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共同富裕是農業農村現代化要達到的目標。共同富裕不等同于平均主義,而是體現包容、共享、發展的公平正義原則。高質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堅持時空觀??臻g上既要考慮不同區域(如發達地區、發展中地區、脫貧地區、“三區三州”、革命老區等)之間的差異,重視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對鄉村振興的帶動和影響,又要特別關注城鄉互動與發展融合;時間上服務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和全面推進共同富裕的目標導向,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高質量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腳踏實地、久久為功。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既要關注農民物質層面的需求,又要關注他們精神層面的需求。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高質量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既要著力解決當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落后和文化建設落后的現實問題,更要注意解決農村社會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著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凝聚農民共同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大力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水平,實現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裕同落實、同部署、同發展。
3.高質量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從歷史和發展的維度來看,當前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縮小城鄉差距,是共同富裕的關鍵。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系、城鄉關系,解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因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僅要增加農民收入,更要追求和實現農業農村的全面發展,實現農村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民生事業以及其他生活條件上的改善,實現高質量的鄉村振興。高質量的鄉村振興就是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為根本目的,著力縮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區差異、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政策有側重地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和困難群眾傾斜;加快突破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4.高質量鄉村振興是推動共同富裕的有力舉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是我國在新發展階段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鄉村振興事關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全局,高質量鄉村振興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質量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中之重。高質量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有效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進而全面提升發展質量效益,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利于推動各類經濟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利于進一步促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等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發展平衡性,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于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四)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國際邏輯
1.以高質量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是全球現代化實踐的重大創新。
謀求現代化轉型是世界各國共同的發展目標。歐美國家、日本、韓國鄉村的現代化發展,采取了先實現城鎮化再推動鄉村復興的發展道路。在城市反哺鄉村的過程中,雖然鄉村具備了與城市相當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但鄉村空心化、老齡化現象依舊嚴重,實現的僅僅是鄉村的發達,離鄉村的全面振興依然存在差距。如何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始終沒有真正完成的發展事業。中國以高質量鄉村振興為抓手,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把“三農”工作作為治國理政的重中之重,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破題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這是人類國家現代化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探索和成就,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通過實現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相互尊重、融合發展,必將打破“鄉村衰落”的現代化魔咒,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全面振興,共同筑起鄉村現代化的世界體系。
2.以高質量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實踐蓬勃發展的生動展現。
改革開放使中國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這條道路的本質就是“以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對于中國以及世界上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來說,要想實現共同富裕,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中國以高質量鄉村振興破題共同富裕,以此實現所有人充分的物質和精神自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許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陷入持續衰落、沖突不斷的社會矛盾,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走上了高質量鄉村發展道路。中國共同富裕目標的逐步實現,將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發展話語下“歷史終結論”的終結,證明了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也始終沒有辜負中國。
3.以高質量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重要基礎。
中國以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實踐和理論基礎。在實踐中,農業是每個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農村是每個國家都不可能舍棄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是每個國家重要的人民群體。農村和城市共同體的建設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中國擁有最廣大的農村以及相當數量的農村人口,到21世紀中葉,當中國這個發展中大國實現共同富裕,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時候,意味著世界范圍內最大的城市鄉村共同體的成功構建,這將帶動全人類早日進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境界。一些拉美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學習西方現代化道路,在經歷了經濟的迅速增長之后紛紛陷入增長停滯、社會動蕩的“中等收入陷阱”。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始終難以解決社會收入不公平、人民貧富差距拉大的社會問題,使得拉美國家始終難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與之相反,中國共產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讓勞動者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中國以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的理論創新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的道路選擇,必將成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持續動力。
三、高質量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相關理論議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6次提到“共同富?!?,提出了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和2050年“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的發展愿景。2021年,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開局之年,中央作出了“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钡闹卮髴鹇圆渴?,提出“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鄉村振興作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與“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對于實現高質量發展、邁向共同富裕都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一方面,城鄉發展差距是造成發展不均衡的關鍵變量,“縮小城鄉差距將對未來實現共同富裕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另一方面,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國家的現代化也無從談起。在實踐層面,高質量鄉村振興無疑是邁向共同富裕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條件。但是,各地發展程度的差異性、階段性,鄉村振興目標的復雜性、艱巨性,以及共同富裕內涵的理想性、豐富性,決定二者在實踐中極易受到教條主義或者經驗主義的制約。因此,梳理高質量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相關理論議題,澄清二者的邏輯關聯,拓展理論分析空間,不僅有助于深化對其重大戰略意義的理解,也有助于規避實踐的偏差以及推動實踐的創新。高質量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所蘊含的理論議題可以從“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辦”3個層面進行分析、理解。
(一)高質量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目標的邏輯關聯
為什么高質量鄉村振興能夠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二者保持目標一致性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如果二者之間的邏輯關系得不到清晰的界定,那么就會面臨“農業現代化能否縮小城鄉發展差距”“農業現代化究竟對農村現代化起到什么樣的作用以及怎樣發揮作用”“農村現代化又以什么樣的方式展開才能達到城鄉共同富?!薄稗r業現代化能否帶來農村居民收入的明顯增加”等一系列實踐的不確定性。如果將二者的關系簡單理解為具體目標與長遠目標的關系,或者因果關系,則會導致片面追求城鄉“差距”的縮小,而忽視鄉村發展對于全局的獨特價值。因此,關于高質量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邏輯關聯的理論議題可以包括:高質量鄉村振興與縮小城鄉發展差距;高質量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發展;高質量鄉村振興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等等。
(二)共同富裕目標下高質量鄉村振興的理論內涵
高質量鄉村振興的本質是什么?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其他領域或方面的關系如何?“富裕是各國現代化追求的目標,但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共同富?!?。同樣,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鄉村衰敗的問題,各類振興、復興的方案與政策實踐層出不窮。如果說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那么高質量鄉村振興是否可以類比為共同富裕的底線任務?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指向了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創造了農民全面發展的具體條件。由此,需要在實踐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相關的理論內涵,探討“五大振興”的邏輯關系,分析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與實現路徑。因此,聚焦高質量鄉村振興理論內涵的議題可包括:高質量鄉村振興的指標體系;“五大振興”之間的邏輯關系;“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等等。
(三)高質量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理論構建
在現有實踐的基礎上,如何通過理論的創新來完善實踐,提升鄉村振興的質量,如何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條件下,不斷優化政府政策干預的機制、平衡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與局限、協調城鄉區域共享發展、激發農民發展的潛能,都需要通過理論上的不斷創新來為實踐的創新提供指引。對此,需要深入學習領會關于“三農”、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相關重要論述,從中提煉具體的理論武器。同時,需要系統梳理中國共產黨“三農”工作的歷史,以史為鑒,提高實踐創新的能力。此外還需要放眼世界范圍內的鄉村發展理論與實踐,在國際比較與反思中不斷改進實踐。從而回答“如何在一個小農社會中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如何理解村落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社會政策理念是如何嵌入鄉村政策體系并施加影響的”等問題。高質量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理論構建聚焦的理論議題可包括:鄉村振興重要論述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中國共產黨“三農”工作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國際鄉村振興實踐的經驗與教訓;等等。
作者簡介:黃承偉,男,國家鄉村振興局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貧困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