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共享”這個詞已是人人耳熟能詳,“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汽車”等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和消費中。隨著農業從傳統到現代的過度,“共享”理念也可進入農業領域,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下“共享農業”。
共享農業,是貫穿于整個農業產業鏈全過程,將成為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引擎。將分散零碎的消費需求信息集聚起來,形成規模,實現與供給方精準匹配對接,是發展共享農業的關鍵。首先要在硬件建設上抓好互聯網在鄉村的普及覆蓋,尤其要做好農民手機終端的開發使用。
共享農業的主要形式
1、共享設備
共享經濟進入農業領域,一方面淘汰掉中間環節,另一方面還要真正做到“共享”為農業,為農村,為農民真正起到幫助作用!“共享經濟”模式,最基本的就是拿出私有財產,資源或者信息,與用戶達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增加資源的利用率。
農業領域設備一般為產業鏈上需要用到的大型機器,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烘干機等都是農忙時才會用到,其他時候只能閑置。這體現出農民的一個痛點:剛需、大額、低頻。農業機械是必須的,但卻需要大額資金的投入,使用的時間集中,怎么辦?
以美國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公司“庭院俱樂部”為例,它采取的就是一種典型的有形資產分享方式:他們將建筑公司和承建商那里閑置的推土機、挖掘機、反鏟機等重型機械設備出租,幫助前者獲得額外收入的同時,也省卻了不需要經常使用這些設備的小公司一筆不小的投入。
在我國,各地的農機合作社承擔了這一角色,幫助所在地從耕、種、收及加工全程機械化,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但是,由于受地域和習慣的局限,農機合作社沒能實現“分享經濟”模式,使用率無法得到最大限度提高,使用范圍也沒有得到擴大,有待互聯網+農業的觸角加快延伸到農機領域。
2、共享人力
農村人力資源短缺成為目前限制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問題,而現在看來,共享經濟也許能有效的解決農業勞動力的問題,即人力的共享。
根據農業農忙和農閑的季節規律,可以實現忙時務農,閑時進城務工的格局。之所以在人力共享這一塊還沒有發展起來,農民職業培訓沒有落到實處是其癥結所在。若解決了這個痛點,涌現大量為其量身定制的共享平臺,對農民工返鄉助農業發展以及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 ,對于目前發展規模小,經濟效益低的農場來說,人力的共享在一定層度上也能緩解用人人手不足,人力成本過大的問題。
3、共享農技
目前我國農技服務缺口仍然較大,市場嚴重不成熟。
國內農技共享一是體現在線下,有些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了規?;默F代農業,他們的農場成了教育培訓部門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示范基地”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習基地。
4、共享土地
土地流轉在國外一直都可以放開手腳去做,所以,互聯網普及的今天,許多租賃平臺做得風生水起。
在國內,經過三權分置、取消農業戶口等一系列意見發布以后,土地流轉的這個話題也不那么敏感了,目前在國內較大的網站為土流網,其創建于2009年,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累計了數量可觀的用戶,在農村節約閑置土地資源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上有明顯成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CSA共享的平臺。我們知道CSA是社區支持農業的模式。城市周邊農場主的閑置土地放到網上租賃,而想要圓一個農田夢的城市居民便可以租賃土地,自己或者找人耕種,每天像農民一樣吃上自家種的有機蔬菜。
5、共享物流
借鑒城市的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困擾鄉村的最后一公里或許可以通過共享經濟模式去實現。例如“鄉村貨的”,主要是讓鄉鎮拉貨的司機和供貨的店主相互找到對方,但它可以讓貨車司機減少空車運行,提高運輸效率,節約成本。
6、共享倉儲
農產品大量上市之后,不可能一次就全賣掉。因此,倉儲或冷鏈顯得特別重要。但建設一個倉儲成本太高、閑置率也特別大。通過共享模式,激活農村倉儲,提供倉儲利用率,幫助農友解決農產品存儲及農產品安全等問題。
7、共享農莊
村民可將現有房屋進行改造升級,將民宿出租,民宿的經營權、股權可轉讓,城里人、候鳥老人可租賃農田農莊,用于農業生產或農事體驗,這就是未來的“共享農莊”。
“共享農莊”簡而言之就是在不改變農友所有權的前提下,將農村閑置住房進行個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據需求改造為市民田園生活、度假養生、文化創意產業等多種模式,通過互聯網與城市租賃住房需求對接,形成政府、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以及城市消費者“四贏”局面。
共享農業的盈利模式
1、賣產品
有些水果基地采用采摘活動,從而把農產品賣出去。這比你去尋找渠道銷售賣是不是更有價值些?像現在流行的農事體驗,通過體驗來賣產品。如體驗采摘藍莓,收割稻子等。
2、租賃
依靠租賃賺錢是農業共享模式的最可靠的保證,通過提供租賃服務可以實現資源的價值。其中,比較多的就是土地租賃、農機租賃。
3、資本運作
這一點有點像共享單車模式,把平臺打造成資金池,通過聚焦錢和資源,之后再通過資本運作,保證現金流。
比如,一家養殖大戶,養了5000頭豬。如果采用領養的方式,一頭豬以1000元被領養,那么就有500萬元的現金。養殖大戶可以憑借這500萬投資其他項目,從而實現財富的增長。
4、延伸價值
歐美很多共享農場都與學校合作,推出親子科普教育,只要農場的宣傳和包裝做得好,服務扎實到位,人流量可想而知。制定一個合適的價目表,就能坐等收錢。
5、共享農業+互聯網
實現共享經濟與農業的融合,目前可依靠的平臺最具優勢的就是互聯網。目前,“互聯網+”農業成為新趨勢 有數據顯示,2014年,農村電商交易額達1800億元,30歲以下各年齡段的農村網民比例均高于城鎮網民。但是,同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樣,農村金融一直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金融服務網點在農村分布較少,莫說貸款,就是存、取、轉這樣的基礎金融服務在農村都未得到很好的滿足。而對于傳統行業的農業,成熟的線下基礎,龐大的用戶資源,都是其發展的優勢。全國農村人口近7億人,用戶群體龐大,互聯網基礎普遍很低,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國內電商大佬們已經早早頂上這片領域,阿里,京東,紛紛進軍互聯網農資領域。
借助互聯網,通過共享經濟模式,農村資源得以充分利用,農器具租賃,農村閑置人口再就業,農村閑置土地流轉,各種資源再次得到利用。改變傳統思想,讓資源共享,達到共贏目的,“互聯網+”農業將會成為新趨勢,共享經濟模式也將融入農村生活。
中國共享農業發展的3個階段
中國共享農業目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根據共享農業的發展規律,可分為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設施共享和勞動力共享。小型農戶一般采用手工作業的方式進行生產,設備和勞動力都很分散,為了適應農業規?;a和土地規?;鬓D,我國農村越來越多的農民自發組成合作社,初步達成了農機共享的生產模式實現了設備和勞動力的共享。
第二階段:物流共享和技術共享。由于農業的季節性,農產品的儲存、運輸和再生產一直稂莠不齊。電商平臺的發展促進了基于訂單農業的模式,通過在多個村設立一個共享物流的中轉站,并搭建農技知識共享平臺,可以根據物流中轉站輻射的多個村的多個訂單進行混合集中配送,來減少單一且長距離的運輸成本,并能平衡城鄉之間的農業技術水平。
第三階段:土地共享和全產業鏈。隨著政府進一步放活了土地的經營權,可以通過整合閑置在鄉村的優質土地實現土地共享,形成一個具有區域性的“共享農場“,并引入先進的生產技術,推動農業生產規?;?。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并以第一產業為基礎,帶動第二第三產業發展,實現從生產、加工、存儲、運輸、旅游、養生、時尚等全產業鏈供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