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夏日的蟬鳴,“重走總書記龍泉視察路,感悟新時代使命”浙江工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了龍泉市竹垟畬族鄉進行實地調研,感受當地二十多年的變遷。從錯落有致的畬族建筑到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竹垟畬族鄉正在不斷進步。
科技賦能綠色興農——金田村
金田村是竹垟畬族鄉的四個民族村落之一,這里民風淳樸,通過走訪村落以及村委書記鄒維武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自2007年習總書記進行考察之后,無論是精神面貌還是村風村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并且村民的收入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木耳作為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留守在村落的人們基本都進行了木耳的種植。同時,隨著村莊環境的改善,旅游業的發展也得到了一定的起色。
在石榴紅驛站,鄒書記點對點為我們一一講述了習總書記在金田村的考察方向,2016年以來,習總書記對欠發達地區的關注不斷加強,目前,竹垟畬族鄉的農產品產值達到了1.35億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了三萬的數額,分別是2007年的1.6倍和2.7倍。黑木耳基地作為金田村的特色基地,200多戶的金田村村民都進行了黑木耳的種植,其與茄子、筍干的對外產銷也為金田村謀取了一定的利益收入。另一方面,食用菌基地也從2007年的金針菇田地得到了擴張。
森旺菇業作為浙江省第一家液體接種菌棒的加工廠在2020年投入了兩千萬在當地建設了森旺菇業公司,設置了專門的養菌大棚,將其進行高溫消毒、接種、然后恒溫25℃處理得到菌落進行生產,并招募了當地的村民進行務工。作為浙江省民族鄉村共同富裕示范點,金田村低收入農戶成為了重點關注對象,對此森旺菇業建立了金田村低收入農戶共富基地,極大程度的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
在村委會,我們了解到金田村爭取到了省農業農村廳的一對一結對幫扶,自馬副處長帶著批下來的一千萬資金駐扎兩年以來,金田村做成了許多項目,其中不僅包括上述的黑木耳基地的成功建設,還促進了畬民精品現代化生活小區、網紅橋、農家樂、玻璃橋、玻璃水滑道等旅游業項目的發展,金田村已經成為浙江省未來鄉村。
農文旅三業合一謀發展——蓋竹村
走過金田村,我們又在羅書記的帶領下感悟蓋竹村的二十年變遷。2007年的蓋竹村還處于臟、亂、差的狀態,街道狹窄,甚至連一輛三輪車都難以通過,路上滿是牲畜的糞便。自習總書記前來指導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后,蓋竹村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囑托,多年來堅持發展的同時,不忘改善蓋竹村的環境,拓寬原來的街道,方便車輛進出;同時他們修建少年宮、老年活動中心,保證每個年齡段的村民能夠有娛樂放松的場所,在豐富物質的同時也豐富了精神文明。對于各家養殖的牲畜,更是統一安置于距村莊500m開外的養殖廠內。如今的蓋竹村,不僅經濟發展迅速,環境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人均年收入也從不足一萬元到現在的兩萬九千多元,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蓋竹村在堅持發展茶葉、食用菌產業的同時,也不忘宣傳畬族的少數民族文化,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文化禮堂的建立以及竹竿舞的表演都成為蓋竹村獨特的標志。不僅如此,村里還逐漸發展起了旅游業,婚慶旅游公司的創立成為了外地旅客體驗畬族最傳統婚嫁習俗的窗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來到蓋竹村感受當地的特色文化。
2007年1月22日,龍泉市竹垟畬族鄉飄起冬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竹垟畬族鄉,他的身旁,是蓋竹村生態茶葉基地;2023年的今天,我們也跟隨竹垟畬族鄉蓋竹村茶葉基地的張廠長,來到了總書記曾視察過的茶葉基地,探尋當地茶業的發展之路。龍泉作為中國茶文化之鄉,茶香飄海內外,竹垟鄉更是憑借著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產業,現如今,茶葉基地靠著“科技+茶葉”的模式,提高了機械化,擴大了茶田面積,增加了更多的工作崗位,為當地茶農帶來了更高的收入,切切實實做到了“共富”的目標。堅持貫徹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竹垟鄉茶葉基地已經形成了一條包括種植、運輸、制作、銷售的綠色產業鏈,在提高茶葉附加值的基礎上,將茶葉從茶田山上變成能讓村民致富的法寶!
貫徹精準扶貧——竹垟鄉的致富之路
七月三日下午三點三十分,我們來到了竹垟畬族鄉鄉政府,在鄉人大代表張海明和常務副鄉長吳金美的介紹下,我們了解到了竹垟畬族鄉從貧瘠鄉村一躍成為美麗綠色示范型小康鄉村的漫長歷程。
鄉人大主席張海明說,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高標準、高質量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而美麗鄉村的建設有三個方面:首先是生態保護,包括禁止亂砍濫伐、污水處理和水域治理三個角度;其次是生態產業的培育,包括農業治理和綠色產業發展,目前,各個村里已經建設起了無木黑木耳生產基地;最后是村莊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在實行“違必拆、亂必拆”六字口決的同時向“一把掃帚掃全鄉”的目標努力靠近,統一衛生標準和監管標志。經過鄉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竹垟鄉各個村的村容村貌都煥然一新。
吳金美同志說,零七年的時候,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旨在解決欠發達地區特色鄉村的跨越發展問題。他囑托一定要把綠色生態理念貫徹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而脫貧最關鍵的就是4個字——精準脫貧。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是“輸血”,即對特別困難的群眾進行幫扶。當地的低收入農戶分為三類:低保、低邊和特困農戶,根據上級指示,竹垟畬族鄉努力完成“兩不愁、三保障”的指標。兩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自進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竹垟畬族鄉基本實現了吃穿不愁,但鄉政府進行自我加壓,重點關注村民的飲用水安全,同時政府也花費了資金和精力去保障每個農戶都能喝上干凈安全的飲用水。三保障是指醫療、義務、教育住房有保障,副鄉長吳金美指出竹垟畬族鄉因病致貧的現象特別嚴重,政府推出了大病救助和浙里保的政策,大額的疾病報銷使得這種大病致貧的現象連年減少;在義務教育方面,雖然在教育資源上不能與大城市相比較,但是少數民族的加分政策為畬族學子們提供了切實的教育幫扶;而在住房方面,鄉政府對危房危樓都進行了拆除和改建,對于一些不配合的鄉民,也進行了積極耐心的勸導。
比“輸血”更重要的是“造血”。為實現這一目標,當地政府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努力:首先是政府幫助鄉民建設的項目和產業,例如毛竹林開發、食用菌產業開發,每年至少有三百多萬的資金投入竹垟特色產業,幫助村集體和特困農戶實現了創收;其次是菜單式扶貧,為了杜絕“等靠要”思想,讓有勞動力的農戶自力更生,鄉政府對農戶的不同農產品進行了一定的金額補助,引導農戶實現力所能及的自發式脫貧;再次,龍泉市政府也對農戶進行金融幫扶,當畬族農戶有資金需求時,可以向銀行申請低息貸款;同時,竹垟畬族鄉實行一戶一干部的結對幫扶,這不僅僅是嘴皮子上的幫扶,更是付出實際的資金和精力的幫扶,鄉人大主席與副鄉長等除了對他們結對的特困戶進行資金幫扶外,逢年過節時還會去他們的家中進行拜訪,讓基層農戶感覺到政府的溫暖,除此之外,也實行機關企業結對,女裝品牌嘉興雅瑩企業向金田村伸出了援助之手,定期收購香菇、黑木耳、芒果等農產品,每年為村集體增加了十多萬元的額外收入,在幫助推廣特色農產品如畬小米和有機黑木耳的同時也提供了一些先進的公司管理理念。最后,竹垟畬族鄉還創立了共富基地來帶動農民增收。
張海明同志表示,對低收入農戶的幫扶他們一直在跟進,一直在路上,鄉政府目前正在規劃黃牛養殖項目和綠色水果基地等項目建設,相信在村民和政府的努力下,竹垟畬族鄉一定會在富起來,強起來的綠色發展道路上越
(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張帥)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基層網立場,發布者:中共龍泉市委組織部調研室,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qlinfind.com/dfdt/129308.html